搜索-知识分子
  • 那些被美国撤销签证的留学生

    美国正用放大镜扫描留学生的“历史污点”?

    4天前
  • NIH下手,对中国关闭核心数据库,科学家们最担心什么?

    4月2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了一份《实施更新:增强 NIH 受控访问数据的安全措施》文件,宣布从2025年4月4日起,禁止位于中国(含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不含中国台湾)、俄罗斯、伊朗、朝鲜、古巴、委内瑞拉的机构访问NIH受控访问数据库及其相关数据。我国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于2023年7月施行,明确规定了遗传资源的利用规范,强调跨境数据传输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建立了相比国际通行规则更为严格的保护壁垒。时至今日,两扇大门相互都关上了。

    2025/04/09
  • 美国近两千名院士联名发声

    当地时间 3 月 31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的近2000名成员联名签署公开信,呼吁特朗普政府停止打击科学界。此信既是美国科研共同体的警告,也是对全球学术界的提醒。全球范围内,科学研究的独立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政治力量挑战。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科研自由和学术自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在一个政治日益介入科学的时代,科学共同体应该如何自处?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4/09
  • 一位华裔高校教师的“噩梦”回忆:特朗普正在摧毁我们珍视的一切

    特朗普2.0上台之后的前两个月急风骤雨,这些大动作背后的逻辑是:美国要独善其身。然而事实上对美国国内社会和国际秩序带来的破坏让”独善其身“变得如同痴人说梦。

    2025/03/29
  • 审查中国留学生,中国行动计划2.0来了吗?

    本周三,一位美国议员给六所顶尖高校校长致信,要求公开中国留学生信息。这事儿把我们外交部发言人都惊动了。

    2025/03/22
  • 北大教授陈耀松:我的黄金三十年(上)

    陈耀松自1950年起师从周培源先生学习近代力学,随后又在钱学森先生领导下建设空气动力学发展基地。他半个多世纪身体力行工作在技术科学(力学)第一线,是我国计算流体力学的泰斗级人物。 自1984年从美国访问回国,陈耀松开始了在科学界和教育界推广互联网技术的“黄金三十年”。本文为《赛先生》与陈耀松先生团队共建的《技术科学论坛》专栏的第一篇。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2/28
  • 潜藏于普通人血液中的永久化合物,和被化工巨头“掩盖”了几十年的真相

    2024年4月10日,美国环保署EPA宣布了该国第一个针对永久化合物PFAS的饮用水管理标准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2/28
  • 中国已成博士后第二大国,他们却说自己是学术临时工?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消息,截止2023年,中国累计招收博士后34万人,成为了世界博士后规模的第二大国。《科学》杂志曾有过统计,在其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博士后占比高达 43%;而美国大学协会1998年的一份报告就指出,作为一支科研的主力军,博士后队伍的壮大是一种必须,这也许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短期内博士后数目的激增却不禁让人有点担忧。诚如一位研究者所言:如果按照中国博士生数量的增加和对科技产出的需求来看,博士后数量是需要大幅增长的,“但这几年,增长有点儿太快了”。

    2025/02/27
  • 美国的大学是怎样赚钱的?

    在中国,大学的运营经费更多仰赖财政和税收资助。然而在美国,高等院校尤其是那些顶尖私立大学在财政上非常依赖基金会、公司和个人捐赠者,因而不可避免地对大学施加重大影响。美国顶尖私立大学的捐赠基金规模巨大,一些名校的捐赠基金积累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以哈佛大学为例,其捐赠基金在2023年达到了507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突尼斯、巴林和冰岛等120多个国家的GDP。

    2025/02/27
  • 对话杨振宁:“全班师生获诺贝尔奖”的传说对不对?

    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1910—1995, 图1)是印度裔美国理论天体物理学家,因为对恒星结构和演化的物理过程的研究,分享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2/24

历史搜索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