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知识分子
  • 美国近两千名院士联名发声

    当地时间 3 月 31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的近2000名成员联名签署公开信,呼吁特朗普政府停止打击科学界。此信既是美国科研共同体的警告,也是对全球学术界的提醒。全球范围内,科学研究的独立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政治力量挑战。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科研自由和学术自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在一个政治日益介入科学的时代,科学共同体应该如何自处?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4/09
  • 跑马拉松可以改变人类的大脑结构丨一周科技

    中年人为啥更容易发福?

    2025/03/29
  • 这位诺奖得主,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汽车

    伯纳德·L·费林加(Ben L. Feringa)是分子机器领域的先锋之一,他通过设计和开发分子马达、分子机器人等微观系统,推动了化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发展。     受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邀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费林加教授回顾了其在分子马达这一前沿领域的探索历程。他指出,正如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开启了人类航空史的新纪元,分子机器这一纳米尺度的精密装置也将在未来科技发展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赛先生 · 2025/02/28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今年诞生了最年轻的获奖者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获得中国科技界的这一崇高荣誉。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2/28
  • 中国已成博士后第二大国,他们却说自己是学术临时工?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消息,截止2023年,中国累计招收博士后34万人,成为了世界博士后规模的第二大国。《科学》杂志曾有过统计,在其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博士后占比高达 43%;而美国大学协会1998年的一份报告就指出,作为一支科研的主力军,博士后队伍的壮大是一种必须,这也许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短期内博士后数目的激增却不禁让人有点担忧。诚如一位研究者所言:如果按照中国博士生数量的增加和对科技产出的需求来看,博士后数量是需要大幅增长的,“但这几年,增长有点儿太快了”。

    2025/02/27
  • AI史上的第一个成功的商业产品是怎样诞生的?

    2024年初,自然杂志公布了2024年重要的七项科技,其中一項是“蛋白质序列的深度学习模型”。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2/26
  • 阮元:清代巡抚,一代文宗,也是科教先驱

    2月29日是清代浙江巡抚,一代文宗,被李约瑟赞为“精确的科技史家”的阮元260周岁诞辰,中国邮政发行了纪念邮票,我们特刊载蔡天新教授的文章纪念之。

    2025/02/25
  • 警惕!这种细菌也可引发胃癌 | 一周科技

    飞蛾扑火用的哪种姿势?

    2025/02/24
  • 饮酒为何会引发失眠?丨一周科技

    统计显示,高达72%的酒精使用障碍(AUD)患者即使戒酒2周,睡眠仍无法恢复正常。

    2025/02/23
  • 求爱被拒后为何会茶饭不思?丨一周科技

    很多人会因为表白被拒,失恋等感情问题而变得情绪低落,茶饭不思。近日,深圳湾实验室分子生理学研究所王立铭团队以果蝇做模型阐释了其中的神经机理。

    2025/02/23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