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 这位物理学家,开创了生物学的新领域
2000年1月,刚刚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的Michael B. Elowitz和导师Stanislas Leibler在《自然》杂志报告,他们设计出首个基因表达振荡器,利用3个基因模块彼此间的抑制作用,实现下游基因表达信号的规律振荡,就像振荡电路输出的规则波形。这一工作成为合成生物学这一新领域的关键成果之一。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4/02 -
专访| 这位物理学家,开创了生物学的新领域
2000年1月,刚刚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的Michael B. Elowitz和导师Stanislas Leibler在《自然》杂志报告,他们设计出首个基因表达振荡器,利用3个基因模块彼此间的抑制作用,实现下游基因表达信号的规律振荡,就像振荡电路输出的规则波形。这一工作成为合成生物学这一新领域的关键成果之一。
赛先生 · 2025/03/22 -
马诗雯、王国豫:合成生物学的“负责任创新”
合成生物学的“负责任创新”鼓励科学家和相关工作人员从研究项目的初始阶段起就以开放、透明和包容的方式来预测、讨论、反思和应对相关风险,以确保“负责任”地完成项目。
-
浙大团队发现肿瘤细胞特异性脂质合成代谢机制,成果登《自然》!
北京时间4月8日,由浙江大学、青岛大学、台湾地区中国医药大学以及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浙江大学医学转化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吕志民教授团队联合台湾地区中国医药大学洪明奇团队在国际顶级杂志《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肿瘤细胞脂质感应异常及脂质合成持续激活的重要机制。
-
复旦学者在超分子组装合成新型材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复旦大学化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勇辉教授课题组在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导向合成新型气敏半导体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图灵测试“脸盲版”:比人脸更像人脸的超真实面具
最近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认知研究:原则与启示》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合成的超真实面具的图像可能会被误认为真实面孔。这项研究还发现,如果面具模仿的是与观察者不同的种族,也会对观察者准确区分面具和真实面孔的能力造成影响。
-
青霉素、紫杉醇…藏在药物分子背后的艺术
你一定见过药品说明书中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在吞下药片的一瞬间,或许你不会想到这些分子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故事、化学家是如何合成它们的…
-
张余研究组合作揭示托品烷生物碱的生物合成机制
2019年9月6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组参与的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阐释了托品烷的生物合成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