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一个基因,盲鼠重见光明;人类能感知地球磁场?| 科学FM-深度-知识分子

插入一个基因,盲鼠重见光明;人类能感知地球磁场?| 科学FM

2019/03/24
导读
3月24日,走进一周有趣、有料的科学新闻。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王    烁    郝春晖    段睿颖

责编 | 惠家明


 ●         


1

插入一个基因,盲鼠重见光明

图片来源:pixabay

 

让视障人士重获明亮的眼睛,这是许多科研人员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视网膜损伤而失明的患者,一种常用疗法是植入电子眼,然而这种疗法成本高昂,操作复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则发明了一种基因疗法,被证实可以有效帮助失明的小鼠恢复视力,其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以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为靶的靶向病毒,并利用这种病毒给细胞加载一种特殊的基因。该基因的产物是光敏感受体,可以帮助原先对光不敏感的神经节细胞感受到黄绿光,并向大脑传递视觉信号。结果显示,小鼠治疗后的视力水平与正常小鼠不相上下。目前,研究人员正计划进一步完善该疗法,争取3年内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09124-x

2

人类拥有感知地球磁场的“第六感”

图片来源:pixabay

 

大多数动物都拥有感知地球磁场的能力,比如信鸽,它们可以依靠这种能力实现旅行导航。但是人类是否能感觉到地球的磁场呢?科学家们对此也是充满疑惑。3月18日,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发表文章称,他们确定人类也拥有感知磁场的神奇“第六感”。科学家在实验室模拟了自然磁场并观测受试者的脑电波活动,发现在磁场方向转动的时候,受试者的脑电波也会随之响应。不过,受试者并不能以此来辨认方向,其产生机制也无人知晓。

 

文章链接:

http://www.eneuro.org/content/early/2019/03/18/ENEURO.0483-18.2019

3

声光治疗可消除小鼠脑内阿尔茨海默症斑块

图片:接受声光治疗之后小鼠大脑(左)与对比组小鼠大脑(右)图片来源:cell.com

 

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是困扰人类已久的医学难题。而在本月14日,《细胞》杂志发表的文章给治愈阿尔茨海默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科学家们发现,嗡嗡声和电光的闪烁居然会扫除小鼠脑内与该种疾病相关的斑块。这就意味着,也许阿尔茨海默症可以通过光和声音的结合来治疗,而不是单纯依靠药物。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这项发现突破了我们的传统认知,但是治疗效应的原理以及在人身上的适用性还未可知。所以,目前希望用这种方法来治疗还为时过早。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19301631?via%3Dihub

4

 检查眼睛可以查出阿尔茨海默症

图片来源:pixabay


除了后期治疗,尽早检测出阿尔茨海默症也是防治这种疾病的关键所在。一直以来,人们主要通过“腰椎穿刺”来测试病人是否染上了阿尔茨海默症(主要检测β-淀粉样蛋白等标志物含量)。这种方法不仅痛苦,而且检查费用昂贵。近日,波士顿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办法:用眼球表面的液体来检测病人是否患上了这种疾病。在对80名患者的眼液样本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进行测试后,研究人员发现,眼液中的生物标志物蛋白含量越低,病人的认知得分也低,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可能性就越高。所以说,眼睛中的蛋白质也具有检测阿尔茨海默症的潜力,未来可以据此开发成一种微创、经济的检测手段。

 

文章链接:https://content.iospress.com/articles/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jad181104


5

自然进化支持物种“互相欺骗”

图片来源:pixabay

 

“互利共生”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物种间合作现象。常见的互利共生系统包括植物与传粉者、人类与肠道益生菌、植物与固氮根瘤菌等等。进化生物学家预测:互利共生的关系并不能长久维持,因为合作者中会进化出“骗子”,它们只索取而不付出,不仅破坏合作关系而且会占据数量优势。近期,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人员就找到了一个自然界的实例。他们在一个“豆科植物-根瘤菌系统”中发现:有些根瘤菌吸收了植物提供的营养物质,却不“信守承诺”帮助植物生产氮肥。结果,这些“骗子”根瘤菌反而在自然进化中占据优势,繁衍更加成功。长此以往,根瘤菌群体中就会只剩下“骗子”,互利共生系统就会崩溃。

 

文章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ele.13247

6

社会环境影响人们对风险的态度

图片来源:pixabay

 

在汉族传统的性别印象中,男孩往往被认为比女孩更具冒险精神。可是,对风险的偏好为什么会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近日,休斯敦大学经济学教授伊莱恩·刘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表明,男女两性在规避风险方面的喜好差异是由文化和社会环境塑造的,而且这些差异可以被改变。在中国云南的一所学校里,研究者长期观察了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孩子分别来自摩梭族母系文化和汉族父系文化。初入校门时,摩梭族女孩比男孩更爱冒险,而汉族女孩普遍更不愿冒险,这反映了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然而,在学校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摩梭女孩就没以前那么爱冒风险了。相比之下,汉族女孩受到了摩梭文化熏陶,变得更喜欢冒险。这一结果表明,风险偏好其实是由文化环境塑造的,且文化在不同民族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融合的。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73/pnas.1808336116


制版编辑 | 皮皮鱼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